0%

CPET - 心肺运动实验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是指在特定的运动负荷下,通过手机受试者呼出的气体并加以分析,检测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各项指标,并同步心电导联,综合评价心肺等器官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储备能力,与常规肺功能和一般心脏负荷试验不同。

CPET主要是通过运动激发受试者增加氧气吸入与二氧化碳排出,增加肺通气。肺与血液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称为外呼吸,氧气与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转运,毛细血管与肌肉组织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称为内呼吸,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学反应就是表现在外呼吸与内呼吸的耦联过程

心肺运动试验的应用

  1. 早期/早早期诊断:心肌缺血;
  2. 指导运动处方的制定一一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确定运动强度;
  3. 客观定量评价治疗效果;
  4. 诊断与鉴别诊断:如区分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
  5. 疾病功能受限严重程度的客观定量分级:如心衰、COPD;
  6. 冠心病、心衰、COPD等死亡/存活预后的预测
  7. 心衰严重程度和心䏏移植术前评估
  8. 麻醉手术危险性评估

CPET测试流程

  • 静息:保持静息状态1分钟以上,测定患者静息时的参数,如静息心率、静息血压、基础代谢等
  • 空蹬:热身阶段,1分钟以上,功率自行车不加载功率或保持较低的功率
  • 负荷递增:测试阶段,蹬车速度不变,运动功率逐渐增加,尽可能接近受试者的体能极限,试验时间维持在10分钟以内
  • 恢复:无负荷运动1-2分钟,避免剧烈运动突然停止出现的血压骤降、头痛、心率失常等

CPET试验有效指标

  • HR > 180
  • 呼吸商 RQ > 1.15
  •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VO2不在增加或者稍有下降
  • 受试者主管感觉已经精疲力竭,虽经反复鼓励仍不能维持既定速率

CPET主要参数指标 - 1

  • 反映运动耐量以及心功能的指标摄氧量 $VO_{2\ max}$无氧阈 AT最大氧脉搏、摄氧量等
  • 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呼吸储备、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等
  • 反映气体交换的指标:潮气末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氧通气当量、二氧化碳通气当
    量、死腔和潮气量的关系等
  • 反映骨骼肌功能的指标:摄氧量、无氧阈、做功效率
  • 其他指标:血压反应性 心率反应性 心电图反应

CPET主要参数指标 - 2

  • 最大摄氧量 $VO_{2\ max}$
    • 指运动中每分钟能够摄入人体内并被身体利用的最大摄氧量,通常用绝对值$L/min$和相对值$ml/min\cdot Kg$表示
    • 在负荷递增的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VO_2$不再随着负荷和心率的增加而增加,出现了一个平台,这就叫做$VO_{2\ max}$,它表示机体利用氧的最大上限,同时反应机体的气体运输系统(肺、心血管、血红蛋白)以及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是否正常。
    • 女性 $27-29 ml/min\cdot Kg$,男性 $30-35 ml/min\cdot Kg$,马拉松运动员 $>40 ml/min\cdot Kg$
  • 无氧域值 (Anaerobic Threshold, AT)
    • 在负荷递增的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像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此点时体内乳酸的形成率和从血液中的清除率达到动态的平衡
    • FOX定义:只有当最大吸氧量的百分利用率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身体中才开始聚集乳酸,这个临界点称为无氧域。因此一般用在AT点时$VO_2$占$VO_{2\ max}$的百分比来表示AT值
    • AT值表示体力活动和心肺系统能够为肌肉提供足以维持有氧代谢摄氧量的最高水平,在相关文献中,AT被列为人体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反应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可以用于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以及锻炼效果与运动耐力的评价
    • 正常人 $>40\%\cdot VO_{2\ max}$
  • 氧脉搏 $O_{2\ pluse}$
    • 非直接测量参数, $O_{2\ pluse} = VO_2\ /\ {HR}$
    • $O_{2\ pluse}$主要反应心脏每搏的输出氧的能力,是评价循环/氧气转运有效性的指标,是心脏疾病限制运动的关键参数
    • 运动早期心脏主要是通过心搏量(SV)的增加使VO2增加,运动后期主要靠心率(HR)的增加,来使VO2增加,当心功能不全时,心搏量不能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心脏只有通过HR的增加来满足运动着的肌体对氧的需求,HR增大,VO2/HR就减小,反应了心脏的储备功能降低。氧脉搏降低也可见于贫血、高碳氧血红蛋白或严重的动脉低氧血症等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病症。

CPET九宫图浅读

图 1 - $VO_2$ 与 $VCO_2$

开始运动时人体的供能方式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VCO_2$接近并略低于$VO_2$,随着运动强度逐渐增加,人体运动的供能向无氧代谢转变,$VCO_2$迅速增加并超过$VO_2$,极限时的$VO_2$为最大摄氧量 $VO_{2\ max}$。**

  • $VO_2$曲线存在两段斜率:热身阶段,功率递增阶段
  • $VCO_2$曲线存在三段斜率:热身阶段,AT点前,AT点后

图 2 - HR 与 $O_{2\ pluse}$

在负荷递增的运动早期,人体主要通过增加每搏量来增加摄氧量,在运动后期主要通过增加心率的来增加摄氧量;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每搏量是不会随运动负荷而增加的

图 3 - V-slope曲线图

V-slope曲线图是判断AT点最经典的方法。AT点在负荷递增的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的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像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此点时体内乳酸的形成率和从血液中的清除率达到动态的平衡。对于心功能低下的受试者,机体在运动早期就启动 无氧代谢,致使无氧阈降低,因此AT可用来反映 心功能。

V-slope图横坐标是VO2,纵坐标是VCO2。在有氧运动中,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于摄氧量,因此曲线开始时的斜率为1左右。在AT点之后,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排出量明显大于摄氧量,曲线斜率发生改变。通过绘制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可得到AT点。

图 4 - 氧当量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每吸入1L的O2或排出1L的CO2所需要的通气量,即VE/O2和VE/CO2,该值越高表明通气效率越低,是反应气体交换效率、通气与血流灌注配比的重要指标。

通气当量图也可以用来确定AT点,位置为:VE/O2开始增加,而VE/CO2没有响应的增加,后者增加为呼吸代偿(RCP点)

图 5 - 分钟通气量

正常情况下,随着运动量的增加,通气量逐渐 升高,如果出现通气量平台或者下降,提示受 试者存在呼吸受限;辅助判断通气功能障碍 (VE/MVV正常值: $\leq 80 \%$)。

VE曲线存在四端斜率:

  • 热身阶段
  • 功率递增开始,氧气需求逐渐增加,通气量也逐渐增加
  • AT点后,CO2增加,通气量进一步提升以增加CO2的排出
  • 呼吸代偿点(RCP)后PH下降,提问上升,进一步刺激呼吸

图 6 - VE/VCO2斜率

反映通气效率,通气与血流灌注配比的重要指标,异常增高提示无效腔通气增加,常见于肺血管病、 肺动脉高压、慢性心衰等。

  • 正常值:< 30
  • 可疑异常:30 ~ 34
  • 异常:> 34
  • 老年人可轻度增加

图 7 - PETO2和PETCO2

潮气末氧分压PETO2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气体交换指标。也可以用于鉴别无氧阈AT和呼吸代偿点RCP的判断:PETO2开始增加,而PETCO2处于平段尚末降低,后者降低时为RCP点。

图 8 - 呼吸储备BR与呼吸交换律RER

反映机体最大运动时的呯吸储备能力,即通气需求与通气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随着运动量增加呼吸储备BR逐渐下降 (正常值:20%-40%),BR > 40% 提示用力不够或者运动不受限于呼吸系统; BR < 20%提示通气功能受限,往往伴MVV下降。
RER=VCO2/VO2 ,又称呯吸交换率,用于判断运动是否尽力。

图 9 - 呼吸储备BR与呼吸交换律RER

反映运动过程中有无通气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运动中VT <80\% IC,也不超过MVV 若VT超过80% IC,提示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若VE超过80% MVV,提示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两者同时存在,则提示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